找到相关内容365篇,用时1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与中国文学(2)

    影响。下面扼要地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形。   学佛,目的在于求解脱,一切(这自然是幻想)。  能不能解脱,关键在于能不能彻悟。晋宋之际,佛教大师们对悟有“渐”“顿”两种看法。宣扬顿悟说的是当时的名...是一切。离得乐要有条件,这就是修持。看破红尘,出家修道,是修持;不出家,能够敬三宝,持斋茹素,也是修持;再其次,只是乐善好施,克己利人,也是修持。修持能够得福,富贵寿考,甚至往生净土。俗文学...

    张中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41844570.html
  • 从对联谈观音信仰(上)

    ,得证菩提。  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说:“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一切。”观音以深湛的智慧,照破五蕴皆空,脱身、心的一切,所以才称为“观自在”。  〈普门品〉及《...千差万别的身相来度化众生,遍于尘沙法界。观世音菩萨的许多手眼,象征祂无所不被的慈悲心肠。祂应化利物的精神,使人寻得智慧解脱,因此自古至今深获人们的信仰。  2. 上报四重恩,他自;  下济三途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52244730.html
  • 从佛教看存在哲学

    波罗密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一切」,所谓观自在菩萨,实际乃是指那些正在追求自由自在其理的我们各个自己。此种各个自己,凭借深度的智能,在实践趋达涅乐时,洞察自己的全体本性,乃是自性空,离脱一切苦恼的...自身和世界的本来形态,在他洞察后的结论是:一切事物都是生成流转的,而这些流转的东西,既没有目的也没有统一。然而作为追求真理的我们,又不得不对这生成流转的世界,寻求它的真实。当我们「绕回(这流转世界的)...

    张曼涛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52444738.html
  • 般若波羅蜜初探-以《大智度論》為主

    ,雖見緣起的寂滅性,但不能如菩薩徹見緣起法的本性空,於空性中,能見緣起如幻,通達緣起性空無礙。二乘只要照見五蘊皆空,即可一切,菩薩則是從「色即是空」,「空即是色」,空與不空等一不異,二諦並觀去證...的主導者,布施等因般若波羅蜜而趣入一切智海,所以名為波羅蜜,故說「五如盲,般若為導」。不但只是五,在般若波羅蜜無所取著的攝導中,一切善法都轉為成佛的方便。「般若波羅蜜」無遠弗屆的影響到其他的大乘...

    釋安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81845193.html
  • 觀音菩薩與亞洲佛教

    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Prajnaparamita 時他照見五蘊 Pancaskandha皆空而一切。此可從「色不異空,空不 異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受,想,行,...大乘思想有相 當關係。至於救世度人方面,我們將提及另一梵典,那即是 妙法蓮花經。此經中的普門品是供獻給觀音,陳述他的神通 變化及其救人類出諸的悲憫心。因此...

    巴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85845303.html
  • 观音之匾联探索

    照见五蕴皆空,一切。”由于无限的悲心与正智,加上无刹不应的示现,使之成为与娑婆世界众生最为相契的菩萨。  观音信仰滥觞于印度,广传于中国、西藏、南洋、日本等地。因此,有关的史料也特别的多,例如:...创建于咸丰六年(一八五六),其古匾如  下:  a.咸丰年间:“接云寺”(咸丰七年,一八五七)。  b.同治年间:“除一切”(同治十三年,一八七四)。  c.光绪年间:“普陀在是”(光绪十三年,...

    林明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2345783.html
  • 牛头法融及其禅法

    。故了达本来无事( 注 18),即须丧己忘情; 情忘即、 故以忘情为修行也。……此以本无事为悟,忘情为修 ……此则一切皆无……休心不起。... 忘情,情忘即绝因,方一切。 此以忘情为修 也。 复有一类人, 闻说珠中种种色皆是虚妄,彻体全空, 即计此一颗...

    杨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0246208.html
  • 茶禅的味道(2)

    的拥抱生命的真实性。佛教的《心经》告诉你:“照见五蕴皆空”。你所得到的地位、财富、功名、事业等等这一切,不等于你就永远地拥有它,永远不变的。《心经》接着讲“一切”。在你拥有的同时,不要忘记你所有...,不要停留在人生道路的十字路口之中。从拥有了的到无所得故。这种精神境界整个过程,都告诉我们生命的真实不虚。要如《心经》结尾所言:“能除一切,真实不虚。”人们的追求和人生的境界,始终要以无所谓、无所求...

    正慈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5946302.html
  • 涤华禅师行略(3)

    骗耶?当自其心。真纯者,真纯者何?《心经》云,五蕴空,即能一切厄度尽时,即佛。其二,能无我相时,趺与不趺,一如是也。其三,六根无住于六尘,亦名无住其心者,无须趺坐,渡舟也。何者?六根,无住...堪忍、八中,在诸烦恼中,而能发菩提心,修诸法忍,深入无四相,之大道,方能直达,无为之彼岸,证正等觉。无量众生者,度心内,一切贪嗔痴,欲爱妄也。度心外,无五蕴,六欲,十八界,二十五有也。倘能如是者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81146321.html
  • 智敏上师书信初集(1)

    ,即是智慧的成就为首,“照见五蕴皆空”方能“一切”。  佛法中说一切法皆无自性,自性是空,又讲性空,而后缘起因果,如如不误。《三主要道》详述,谅已理解。居士有菩提心之种子,发愿承担法界一切有情,...修行。  居士深感世间无常、、空,发心成佛度众生,动机很好,诸法从缘起,成佛的缘起尚未成熟之前,自己努力修持,劝别人皈信三宝就是众生了,因为佛是平等不偏一切众生,无不救的。居士即使马上成佛,也是...

    智敏上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5246536.html